[西班牙,巴塞羅那,2023年2月28日] 全球通信行業盛會—MWC 2023(世界移動大會)在西班牙拉開帷幕,全球領先的運營商、設備商、商業領袖等一同共話前沿技術和商業成功實踐,探討行業最新動向和發展愿景。期間,華為NCE光網絡領域對外講述了關于全光自動駕駛發展趨勢及家寬運營演進的愿景與觀點。
自智網絡成為共識,華為積極引領產業發展
華為NCE光網絡領域首席營銷官王金平提到,通過TMF聯合標準組織、運營商、設備供應商、OSS/BSS廠商等行業伙伴的共同努力,自智網絡已經成為行業共識。截至目前,華為已經參與了超過36個自智網絡標準項目,貢獻了超300份提案,助力運營商向著2023年L3、2025年L4的戰略目標穩步邁進。如今,行業生態已穩步邁入蓬勃發展期,自智網絡正惠及各個領域,助力更多的運營商伙伴提升網絡自動化、智能化水平,為各行各業提供高質量業務體驗和保障。在全光網領域,華為推出全光自動駕駛網絡解決方案,其以iMaster NCE為智能核心,逐步驅動全光網邁向自治,不斷提升自動化、智能化水平以承托高質量業務發展。
從網絡演進的角度看,運營商告別“人工為主、機器為輔”的網絡運維模式,構建更可靠、更高效、更高品質的全光網絡,實現光網智能演進已成建瓴之勢遍布行業。而使能自配置、自修復、自優化的“三自”網絡運維、締造零等待、零接觸、零故障的“三零”業務體驗,正是全光自動駕駛網絡解決方案為運營商帶來的核心價值。對運營商而言,全新的運維模式能夠打開巨大的市場空間,助力商業成功,同樣地,以體驗為本的運營能夠切中客戶之需,惠及每位用戶。
突破業務困局,釋放家寬紅利
后疫情時代,數字化浪潮不斷重構家庭用網場景,消費者對網絡的需求已不與同日而語,如今,體驗質量成為了每一位用戶的關切核心。據行業調研,消費者普遍愿意為更好的體驗多付費16%以上,以體驗提升驅動商業增長的模式有著強大的潛在消費者市場支撐。然而,數字化運營能力的缺乏導致運營商始終難以聚焦體驗提升實現業務增長,普遍家寬業務的發展正面臨三大困局。
● 營銷受限:目前運營商識別潛客的方式主要依賴B域數據而缺乏體驗維度的數據作為支撐,這讓客戶差異性的體驗需求難以洞察,營銷戰略制定缺乏針對性。因此,運營商的營銷受到極大的限制,潛客識別準確度及潛客獲取率低。中國某省份數據統計顯示,電話推銷成功率僅2.6%,上門推銷成功率僅6.7%。
● 最終用戶流失:傳統模式下,網絡告警和關鍵網絡性能指標無法真實表征用戶體驗,運營商無法有效識別影響用戶體驗的核心。據統計,90%以上體驗問題的識別源于用戶投訴,同時有90%的質差用戶會選擇在沉默中離網。
● Wi-Fi測速感知難:如今,固網P3排名的認可度越來越高,逐漸成為運營商固網品牌價值的體現。根據2022年P3得分最新計算規則,Wi-Fi速率占排名評分權重的70%,速率越快P3排名越高。當前,運營商仍普遍缺乏對用戶Wi-Fi速率的主動檢測及測速不達標整改手段,這將直接關系到品牌價值提升。
構筑數字化底座,向體驗經營進發
華為NCE光網絡領域副總裁劉焱表示,針對運營商普遍面臨的上述業務阻礙,新一代以華為iMaster NCE為核心的品質寬帶解決方案(簡稱為品寬),幫助運營商打造數字化家寬底座,提供標準接口、開放數據對接運營平臺,點對點地打破業務桎梏,實現以體驗為中心的經營模式轉變。
● 以多維數據精準識別潛客:品寬提供涵蓋用戶行為、用戶體驗、用戶瓶頸、用戶組網的4大類,110+用戶體驗標簽,幫助運營商了解用戶偏好側重、應用體驗情況、體驗提升瓶頸以及組網情況。運營商能根據四類用戶標簽,切實把握客戶的差異化網絡需求,進而制定有效客制化的營銷策略促進業務成功。
● 以質差閉環有效留存用戶:品寬使能運營商實現質差可感知、質差可定界、質差用戶可識別以及質差可優化。運營商可提前發現質差問題并根據質差定界結果提供超前服務,擺脫過去靠用戶投訴驅動的被動響應模式。從而,能夠先于投訴完成網絡優化,提高品質并降低離網率。
● 以Wi-Fi測速管理提升P3排名:品寬可以幫助運營商實現用戶測速感知以及Wi-Fi閑時自動撥測,并主動識別不達標用戶,實現每用戶每測速體驗感知分析及效果可視。同時,品寬提供30+測速不達標根因分析,從而支撐測速不達標整改閉環,幫助運營商有效提升P3排名。
華為NCE光網絡領域團隊表示,希望通過品質寬帶解決方案,支撐世界各地的運營商將體驗經營做成商業常態,幫助運營商實現技術與業務共贏的同時,為全球用戶提供有保障的家庭網絡體驗。同時,繼續攜手各標準組織,運營商等行業伙伴,共同明確并推進2025年實現L4的發展目標,實現從網絡自動化向智能化的轉型。
責任編輯:楊歡慶
【歡迎關注通信產業網官方微信(微信號:通信產業網)】
版權聲明:凡來源標注有“通信產業報”或“通信產業網”字樣的文章,凡標注有“通信產業網”或者“www.hntlpf.com”字樣的圖片版權均屬通信產業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任何人不得復制、摘編等用于商業用途。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通信產業網”。
馬繼華
評論:4G被標識成5G,到底錯在哪里?
不管是運營商,還是手機廠商,或者有關...【詳細】
老解09.14
蘋果“虛標5G”了嗎?
崔亮亮09.11
問答:中國軟件評測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軟件與集成電路促進中心)相關負責人談文心一言測評